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实验中心成立于2011年,设置有实验室34个、实训基地2个、创新教育实验区1个,实验室面积2830㎡,设备台套数6370台,设备总值4712.9万元,中心现有专职实验教师10人,参与实验指导理论课教师46人。
中心下设应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和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其中,应用电子技术实验中心的前身为1958年建校时设立的电工学实验室,2005年获首批建设的“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实验中心前身为1972年自动化专业开办时的自动化实验室,2006年获批建设“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中心近年来提出了“面向工程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发展思路,按照“突显实验创新性、设计综合性、实训工程性的一流水平实验平台”的建设方针,科学编制实验中心的建设与发展规划,在持续获得学校实验建设项目支持下,建成了设备先进、项目齐全、实训一体、学创融合、科教兼备、开放共享的教学科研实验平台。中心已形成八大实验平台。一是电工电子技术实验平台:承担电工电子、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子工艺实习等课程实践教学;二是嵌入式系统技术实验平台:承担arm、dsp、fpga/cpld和单片机等课程的仿真、验证、综合和创新实验,接收学生嵌入式系统开放性实验、电子设计大赛培训以及自主设计制作实验;三是西门子先进自动化技术实验平台:承担plc、过程控制、仪器仪表检测、计算机控制、现场总线和网络控制等课程实验,是学生专业基础、专业综合训练,研究生创新训练的重要平台;四是电机与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平台:承担电机拖动与控制、交流调速、伺服系统、电力电子等实验,是电机技术实习实训平台;五是电力系统技术实验平台:承担发电厂电器、高电压技术、电力系统及其分析、电力系统自动化、新能源微电网等实验;六是机器人技术实验平台:承担机器人仿真、机器人控制、机器视觉等实验,是学生能力拓展,工程实践锻炼的重要场地;七是电子工程技术实验平台:承担通信电路、高频电子、集成电路设计、物联网技术等实验,是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专业综合训练、创新实训的主要平台;八是智能科学技术实验平台:承担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图像识别、大数据技术、智能控制、无人机(车)等实验,是学生“智能+”专业创新实践的全新平台。
实验中心不定期更新编制实验室制度管理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并汇编成册。实验室制度管理除了包括学校的实验室管理条例,还包括实验中心正副主任职责、实验技术及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负责人职责、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室人员工作条例、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清洁卫生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指导教师守则、学生实验守则、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巡视员制度、实验室安全准入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和考核制度、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等。
所有实验室实行制度上墙、重要设备操作规程上墙,确保实验指导老师和学生在进行实验时随时看得到。在每个实验室重要部位贴上安全警示标志,警示老师和学生注意安全。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院师生的安全应急预案和消防演练、安全教育培训。
实验中心要求每个实验指导老师在进行实验前,首先要检查实验室的设备等安全情况并在实验登记本上进行登记;实验过程中,指导老师要遵守实验指导教师守则,学生要遵守学生实验守则,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指导老师和学生要确保实验室桌椅整齐、仪器设备归位,保持实验室设备摆放整齐、环境卫生,及时关好门、窗、电、水、气。
附:自动化专业工程教育认证现场考查教学公共平台和专业实践平台视频
序号 | 类别 | 平台(或实验室)简介 | 介绍视频 |
1 | 教学公共平台 | ||
2 | |||
3 | |||
4 | 专业实践平台 | ||
5 | |||
6 | |||
7 | |||
8 | |||
9 | |||
10 | |||
11 | |||
12 | |||
13 |